7月16日-20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联合组建的“思行万里”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走进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以及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为主题的“沿着总书记的福建足迹”专项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闽东发展变化。
实践队一行来到宁德市蕉城区,依次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工作过的地委行署大院办公地、宁德市会展中心“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馆以及宁德师范学院“闽东之光”教育中心展示馆,通过实地探访和现场教学,深刻体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地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中的决定性作用。随后,实践队成员深入霞浦县东山村,探访当地农户,调研东山村的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和村镇基本情况,体悟东山村从“茅草房贫困村”到畲风浓郁的“小康中心村”的改造发展之路。
“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反映赤溪村极端贫困状况的来信,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从而开启了中国扶贫开发的序幕。”实践队来到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福鼎市赤溪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鑫英、赤溪村扶贫成果展示厅讲解员杨玉燕一同为实践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所提出的“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的精神品格。
实践队在赤溪村妇女主任钟丽眉的带领下,走进赤溪村的大街小巷,穿过畲族古老建筑遗址“杜家堡”,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切身体会赤溪村精准扶贫与民族文化的交融,聆听当地茶产业在赤溪人脱贫致富道路上的故事,感受赤溪人的茶文化和茶情怀。
走访慰问老党员黄国来(右三)
活动期间,实践队还走访慰问了农村基层老党员黄国来(时任赤溪村党支部书记)等,聆听老党员讲脱贫故事,亲切询问老党员身体状况,并送上米和油等生活必需品。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现场教学、走访慰问等形式,将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乡村振兴等融入实践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挺膺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林雪珍说,要继续强化实践育人导向,上好“直击现场”的“大思政课”,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链接,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激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
(学工部 高毅芸)